服药期间能擅自停药吗?
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说,人们在经历过一次失败或挫折后,会汲取相应的教训,增长一些才智。这句话用在广义的学习上,确实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基本都是吃一堑长一智的结果。
但是,这种规律在许多精神科患者身上不灵,甚至在患者的家属中也不灵。
具体而言,就是许多患者在首次治疗或多次治疗后,在病情有明显改善或接近痊愈时,往往自作主张,减药或停药,病情迅速发生恶化或复发,以致不得不重新治疗。
对于这些自行减药或停药的患者,因为此前的治疗未达到痊愈疗效,社会功能未能充分恢复,重新治疗的难度大了许多。
即使如此,这些患者中相当多的人在重新接受治疗、病情再度好转后,又会遗忘前车之鉴,自行减药、停药。结果自然是病情恶化,不得不进入下一个重新治疗阶段。
许多病人,甚至他们的家属,似乎乐于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直至发展到有较严重的社会功能缺损、不能回归社会,在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慢性病房度过余生这样惨痛的结局为止。
我们把这种患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的现象调侃为「吃三堑不一定长一智」,希望这篇科普能让这些病人或亲属警醒,尽可能避免不断重蹈覆辙。
擅自停药有哪些潜在原因?
心理疾病患者还普遍存在对自己患心理疾病的负性认知和自我厌恶,即认为患心理疾病使其在社会成员身份方面丧失了某些道德和声誉的品质,成为「有缺陷」的人,并可能因此被其他社会成员排斥或歧视。
这样的认知既妨碍其正确看待患精神疾病的现状,排斥、厌恶患病,又使其刻意防范他人获悉其患病的信息,而不敢让人知道其服药的真相。病耻感也是患者不能自觉坚持系统、规范治疗的重要原因。
有些患者或患者的家属的思维过程是由情绪因素主导的「一厢情愿」式或「想当然」式,不能完全认同基于科学方法而发展起来的精神病学解释,也就不太可能认真遵医嘱服药。甚至,可能不能从自身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一而再再而三地掉进同一个泥淖里。
这会导致他们既难充分信任医生,也难充分信任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不符合其预期甚至猜测的现象,第一反应往往是在内心质疑医生诊治有误的可能,或药物引起的问题,很难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及其亲属常会选择换医生、换医院、换治疗,甚至放弃正规治疗而寻求通过拜佛、请巫师或用偏方、中医药方法治疗。
即使是那些治疗有效者,也因病人及其家属的安全感不良,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减药停药,造成病情反复。
病人及其家属在觉得病情达到相对较好疗效时,会在不同动机支配下自行减药、停药。他们的侥幸心理又在减药、停药后病情并无立竿见影的恶化而得到强化,甚至他们会觉得病人停药后的状态比服药时还好,更坚信停药的合理性,直至病情明显加重或复发。
其实,这种现象的最简单合理的解释就是:停药后患者的疗效尚能保持一段时间,但服药所伴随出现的如思睡之类副作用消失,当然会给病人和家人停药后比服药时状态更好的印象。
这种不良感受既有源于治疗药物副作用的成分,更有因感觉自己体验到的「精神状态正常」并非真实的、自主的自己,而是「药物控制」下的状态而导致的排斥药物态度。
当然,除了这五方面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病人因上学、就业离开家庭后,家属对病人服药情况失去管理条件、从偶然性疏忽遗忘服药到经常故意停药等,也都是患者一而再再而三自行停药致疾病频繁波动、疗效不佳并最终慢性化的原因。
无论以上任何原因,反复自行减药、停药并致病情恶化,都可以算得上「吃三堑未必长一智」,病人都得承受更多痛苦、付出更大的代价。
关丨注丨心丨理丨健丨康丨
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
由于不同患者对药物吸收、代谢、排泄等能力不等,可能易出现药物蓄积,严重时会出现不良后果,建议到医院就诊,不可自己调整用药,谨遵医嘱服药。
如果出现不能忍受的副作用,建议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指导如何较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或调整用药。
某些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后还可能出现头昏、嗜睡等症状,这时一定要避免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行为,以免对自己和公众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对于病情趋于恢复者,医生会为其介绍卫生常识,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认识疾病,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
有些患者的症状与生活应激事件有关,如情感创伤、工作压力太大等等,心理治疗对此尤其有效,它可以帮助患者矫正认知偏差、解决内心冲突、改善人际关系。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较大程度巩固疗效,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心。
关于心理咨询的更多科普可以关注我们的教育公众号。
即使是症状消失,病情好转,也请按照专业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切不可擅自中途断药或自行减量。
有研究表明,高达50%~85%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复发的情况,其中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途断药或自行减量。
擅自停药可能会容易导致抑郁症状复发或诱发“停药综合症”,比如头晕紧张、心慌焦虑等。在医生确认抑郁症导致的情绪稳定好转后,大家应该继续坚持治疗一段时间。
如果服用药物却没有改善症状,可以一边服药,一边寻求专业的心理师进行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CBT)”,该疗法着重于人的“思维”,可以帮助患者中断对自己或对他人的错误、负面想法,还能够鼓励人们用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人生。
康正心理咨询师推荐
江南老师怀着助人的初心和对心理学的热忱,接受过系统培训,专注于家庭问题,亲子关系改善和青少年厌学等领域。她丰富的经验曾帮助许多家庭扫除阴霾,重获幸福。
如果您需要帮助,可以拨打电话热线,或者搜索客服手机号(18971656870)添加微信咨询。
更多往期科普:
关丨注丨心丨理丨健丨康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中央商务区淮海路6号华发中城·国际中心2F
康正医疗:027-83628128 (中/英双语)
医疗客服电话:18971659018
马作红
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共党员
从事精神专业10余年,擅长各类物质成瘾的精神障碍、睡眠障碍
青少年情绪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及抑郁、焦虑、强迫、功能性躯体不适等的评估、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编辑:余艺
校审:黄嵘
终审:王利琼